【健康科普】体重管理,健康生活方式来支招
在近期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,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指出,将持续推进“体重管理年”行动。在这个将“体重管理”作为年度主题的重要时刻,我们迎来了一次重新审视自身健康的绝佳契机。肥胖,已然成为危害健康的“隐形杀手”。它与多种慢性疾病紧密相连,严重威胁着生命质量。那么,如何在体重管理年科学减重呢?首先,我们要知道自身是否存在肥胖问题。
01体重管理,为何至关重要?
《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(2020年)》显示,2018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高达 34.3%和16.4%,青少年肥胖率更是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。超重肥胖率已然成为我国一个严峻的健康问题。
现代医学研究早已证实,体重异常与众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紧密相连,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高血压等都与之脱不了干系。
这些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,降低生活质量,甚至缩短寿命。
体重管理绝非仅仅是为了追求外在美,它更是关乎每个人健康的关键所在。
通过合理的体重管理,能够有效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,提升身体素质,为健康生活奠定坚实基础。
02如何判断超重与肥胖
定期监测体重、腰围等变化和评估体重状况是保持健康体重的重要措施之一。
体质指数(BMI)是衡量人体胖瘦程最常用的标准。
BMI=体重(kg)/身高(m)²
我国成年人体重指数应维持在18.5≤BMI<24.0;
BMI<18.5为体重过轻;
24.0≤BMI<28.0为超重;
BMI≥28.0为肥胖。
成年人男性腰围≥90厘米、女性腰围≥85厘米为中心型肥胖。
85厘米≤男性腰围<90厘米、80厘米≤女性腰围<85厘米为中心型肥胖前期。
03“管重”策略,从饮食开启
健康体重取决于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的平衡。在控制总能量的基础上,保持平衡膳食模式并长期坚持,是保持健康体重的关键。
控制总热量,遵循“211法则”
在中晚餐的饮食搭配上,“211法则”是个绝佳的参考。
即2拳蔬菜(例如富含膳食纤维的菜心、油麦菜等),能为身体提供丰富的维生素、矿物质和膳食纤维;
1掌厚蛋白质(像优质的鲈鱼、鸡胸肉等),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营养素;
1拳主食(比如米饭、馒头),为日常活动提供必要的碳水化合物。
调整主食结构,拒绝极端节食
主食是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,切不可为了减重而完全断绝主食摄入。
否则,身体代谢会下降,一旦恢复饮食,体重极易反弹。
建议将主食改为低升糖指数的种类,糙米、燕麦、全麦制品等。
这些主食消化吸收相对缓慢,能使血糖上升更为平稳,避免因血糖波动引发的饥饿感和脂肪堆积。
注意进餐顺序,遵循“三不原则”
改变进餐顺序同样能对体重管理起到积极作用。
按照“蔬菜→肉类→主食”的顺序进食,蔬菜富含膳食纤维,先吃可以增强饱腹感,减少后续食物的摄入量;接着吃肉类,补充蛋白质;最后吃主食,能有效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。
另外,还要遵循“三不原则”,即拒绝含糖饮料、深加工零食及深夜进食。
04动起来,让热量消耗加速
体重管理不仅要“节流”,更要“开源”,增加热量消耗同样重要。运动不仅能燃烧脂肪,还能提升心肺功能,增强身体活力。
有氧运动为主,力量训练为辅
每周应进行3-5天有氧运动,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,总计运动时间≥150分钟。
快走、慢跑、游泳、瑜伽等都是不错的有氧运动选择,它们能有效提高心率,加速新陈代谢,消耗大量热量。
同时,结合力量训练,利用公园器械或居家进行平板支撑、哑铃训练等,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量,有助于提高基础代谢率,让身体在日常生活中消耗更多能量,实现更好的塑形和减重效果。
05保持良好睡眠&积极心态
睡眠不足或过多都不利于体重控制和身体健康。
《健康中国行动》建议中国成年人每天睡觉时间平均保持在7-8小时。体重还与人的心理状态相关,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。
06共同行动,全家健康
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。
个人应养成健康习惯,同时提倡全家共同行动,保持健康体重,筑牢健康防线。